各位烏克圈的朋友們大家好,Neo在今年七月9號跟10號,將舉辦一場個人蒐藏的骨董琴展覽。
- 你可以現場把玩烏克麗麗發明人Manuel Nunes所製的琴。
- 也可以現場比較1916的Kamaka和2016年的Kamaka有什麼不同。(KK各個時期的琴幾乎都有)
- 還可以聽到20年代, 50年代, 和現代的Martin烏克麗麗的音色變化,以及Gibson烏克麗麗早期的演變。
- 還有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骨董琴: 飛機,海豹,眼淚,枇杷,圓的,方的………….。
以下為展出的部分琴款,還有更多的琴到現場才會公開喔。
夏威夷製琴的始祖:
左一:
1885~1916 烏克麗麗發明人之一, Manuel Nunes所製的琴,年份不詳但因無TABU記 號,可推測是1916年以前的琴。(不知道什麼是TABU? 敬請鎖定Neo之後的文章,會和大家做介紹
)
左二:
20’s Kumalae Ukulele在1915年的Panama Pacific International
Exhibition 中奪下了當年的金牌獎,因而造成了第一次的烏克麗麗大流行。這把琴是奪金牌之後的量產琴,而Neo手上這把琴的前任主人,是曾獲葛萊美終身成就獎的Kingston Trio樂團的Bob Shane。
以下是美國本土製琴的興起:
左三: 20’s 知名的吉他大廠Martin,在10年代中期因龐大的烏克麗麗需求,再次開始生產烏克麗麗,甚至在整個20年代,Martin烏克麗麗的產量是吉他的2倍。(展覽當天會請Franco和大家做深入介紹)
左四:
50’s Martin Ukulele。 1932年之後,現在我們所熟知的馬丁LOGO才開始出現在琴頭上。
左五:
2011 現代Martin S1,放在這邊是為了比較不同時期的音色,真的越老聲音越甜越和諧啊。
右一&右二: 20’s & 50’s Gibson Ukulele 電吉他大廠的Gibson當年也是烏克麗麗的主要製造者之一。 (展覽當天會請香港的Harry為大家做詳細介紹)
Kamaka Family:
第一排:
左一:
1916 Kamaka創業首年的真正百年琴,特別的是琴頭無LOGO,
而是罕見地在琴筒底部有著"K.
Kamaka Honolulu Hawaii."的標籤。
左二: 20’s Kamaka創業初期的琴,琴頭有藍色LOGO Decal,有著和師父Manuel Nunes類似的琴身設計。
左三:
30’s 經典鳳梨琴,1928申請專利,KK靠鳳梨琴系列的大成功,使KK從第一波烏克麗麗大流行(1916~mid 1930’S)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。
左四&左五: 50’s 有著金色內標(1954~1969) 的鳳梨型 和 標準型烏克麗麗。
右一:
70’s 相當罕見的Kamaka,裡面有著正常的白色內標,但琴頭上竟然貼著Aloha Hawaii的LOGO。我寫信和Kamaka工廠聯絡,得到Chris Kamaka答覆說他父親當年確實有做過這樣的琴。
第二排:
左一&左二: 70’s 有著白色內標(1969~2001) 的鳳梨型 和 標準型烏克麗麗。
左三:
70’s Concert琴頭上有夏威夷當地信仰的Tiki神雕像。只有在1969到70年代初期有生產,是Neo最愛的琴頭設計,好美啊。
左四:
2010 現代版的Kamaka Soprano,就是大家現在常見的KK囉。
右一:
2016 今年最新的Kamaka,琴頭有著今年獨有的百年紀念LOGO,有特別的Semi-Gloss漆。
骨董怪琴:
Neo努力地蒐集了烏克麗麗歷史各個重要時期代表性的琴款,在蒐藏的過程固然很開心,但看到存款一直減少也難免心痛。還好每次看到牆上的烏克麗麗,總能忘了心痛而呆呆地傻笑。
這次辦展,是希望讓更多人一起欣賞烏克麗麗的美好,並透過回顧歷史的發展,為烏克麗麗找到新的方向。 展覽期間7/9 (六) 晚上七點~十點。 7/10 (日) 下午兩點到五點,在Neo平時教琴的天星台北烏克麗麗專門店,現場備有簡單的點心茶水,請烏友們不吝惜來參觀指導指教。也請大家多多幫忙分享宣傳這次的活動,Neo在這邊先跟大家說聲謝謝了。
Neo要特別感謝來自香港的兩位朋友,第一位是Franco
Cheng。Franco是骨董馬丁烏克麗麗的大粉絲,喜歡到連兒子都取名叫Martin。(香港的ID是要有正式的英文名字的)。除了Martin以外,他還會帶來許多非常經典的琴款,在這裡Neo先賣個關子,請大家到現場來揭曉答案。
另外一位是同樣來自香港的Harry Ngai,他會帶來他深愛的Gibson骨董烏克麗麗來和大家分享,並且會為大家介紹Gibson烏克麗麗的相關歷史故事喔,千萬不要錯過了。
最後也要感謝天星台北烏克麗麗專門店的邵老闆,一聽到Neo說要找場地辦展,就二話不說答應把店裡面賣琴的牆面清掉兩面,免費給展覽來使用。